本报记者历时6个月蹲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跟踪记录青浦、吴江、嘉善三地联合推进的128个重点项目,采访两省一市各级官员、企业代表和居民群众共计247人,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生态监测报告,全景呈现一体化制度创新的"长三角方案"。


(首席记者 沈秋水)清晨5:20,太浦河上的联合巡河队已经开始水质采样;上午9:15,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正与吴江供应商视频测试新元件;下午2:30,嘉善某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青浦税务局办理跨省涉税业务;晚上7:00,三地文旅部门正在西塘古镇商讨联合夜游项目。这四个工作场景,生动诠释着"不破行政隶属、打破行政边界"的改革智慧。

---

第一章 规划一张图
1.1 统一标准体系
• 生态环境标准(统一率达到92%)
•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(差异缩小至15%)
•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(完全一致)

1.2 空间重构
• 生态保护区(占比达32%)
• 创新产业区(研发投入强度6.8%)
• 古镇活化带(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)
新夜上海论坛
---

第二章 治理一盘棋
2.1 联合河长制
• 跨界水体(治理达标率100%)
• 联合执法(案件处理效率提升60%)
• 生态补偿(年度资金池达8.5亿)

2.2 数据共享
• 电子证照互认(覆盖事项286项)
• 环保监测联网(实时数据超1.2万条)
• 应急响应协同(演练频次提升3倍)
上海龙凤419足疗按摩
---

第三章 服务一卡通
3.1 民生便利化
• 医保直接结算(惠及居民超百万)
• 公交一卡通(线路覆盖率达95%)
• 学区共建(共享名校28所)

3.2 文化共融
• 非遗联展(累计举办46场)
• 旅游通票(销售突破200万张)
• 节庆互动(参与人次超千万)
上海夜网论坛
---

第四章 产业一条链
4.1 创新走廊
• 联合实验室(建成17家)
• 技术交易额(年增长55%)
• 人才互认(覆盖专业89个)

4.2 产业集群
• 数字经济(增加值占比38%)
• 绿色金融(贷款余额超3000亿)
• 智能装备(产能提升42%)

(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6月,引自示范区执委会官方统计)